就业调查:硕士生不再扎堆大城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2-24浏览次数:2313

    2010年天津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近12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学历毕业生去向影响差异”展开调查。调查发现:今年本科生就业心态更为积极务实,研究生则更多投身到中小城市建设而不再扎堆大城市。“都说金融危机不好,但是对于就业结构调整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希望我的调查能为明年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调查者参与者之一、博士生何力武说。
    
    此次,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魏占玲和该院博士生何力武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8、2009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在金融危机前后在就业地区、行业等方面就业特点和变化。何力武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我的调查就想从经济专业学生着手探个究竟。”
    
    硕士生不再盲目扎堆大城市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硕士生毕业去向“目的地”分布也有了很大的调整:今年去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就业的比例,相比去年有明显下降。去年就业比例总计41.3%,而今年仅为26.8%;与此相对应,2009年去其他省会、其他单列市和其他城市就业的比例都稳步提高,总计就业比例从2008年的27.8%上升到2009年的40.5%,其中去其他省会的增幅最为显著。魏占玲分析认为,整体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更多硕士生在求职中,将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行业和单位以及宜居等影响因素摆在首位。
    
    此外,留在学校所属地天津的学生,基本上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魏占玲认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火热程度成为吸引众多人才留津的重要因素。
    
    就业关键提高自身竞争力
    
    调查报告指出,作为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遭遇危机与否,若想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唯一可以把握和依靠的就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本科生改变自身就业预期最关键。选择上可更多元化,把目光更多着眼于未来职业发展,以获得岗位和锻炼能力为阶段性目标。相对于硕士生,培养目标趋向应用型人才的大方向已经确定,而且培养规模还处于逐年扩大中,因此硕士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在学期间就积极寻求实习实践机会,争取做到“上岗就能工作”。博士生培养目标历来是提高学术和科研能力,因此最合适的就业岗位也应该是“教学和科研岗位”。当前社会中存在过分崇拜“学历”而忽视“学力”的现象,有些人对科研工作并没有兴趣,而是为了追求高学历来攻读博士学位,加之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装潢门面,不合理地追求人才高消费,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记者:邵隽)